
有一天晚上開著去接了一趟老婆之后,A級就成了第二輛她攛掇我去買的車。啥?第一輛是什么車?哦,S級。

國產的三廂A級實在是一輛個性極為鮮明的車型,它有著能夠令人一眼就喜歡上的本事。不僅僅是那一套沿襲自S級的雙聯屏,渦輪空調出風口以及中控富有層次感的內飾設計都能夠在第一時間抓住你的眼球。我也是如此,早在拿到試駕車之前,照片就把我的好感度刷得滿滿的。

而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從主編手中接過鑰匙的我,看著那吸睛的雙聯屏上大大的三叉星,目睹環繞前排的氛圍燈漸漸亮起,嘶~,這種視覺效果,“媽媽,我可能戀愛了”。
北京奔馳A200L運動轎車
車身:長4622mm,寬1796mm,高1454mm,軸距2789mm,油箱容積43L
發動機:直列四缸,渦輪增壓,缸內直噴,排量1332ml,最大功率120kW(163PS)/6600rpm,最大扭矩250Nm/1620-4000rpm,95號,國六
傳動系統:前置前驅,7擋雙離合變速箱
底盤:前麥弗遜后扭力梁懸架,電動助力轉向,前通風盤后盤式剎車,輪胎規格前后205/55 R17
行駛性能:最高車速230km/h,0-100km/h加速時間8.3s,工信部油耗5.3L/100km
指導價:26.48萬元

地點:上海
時間:7/1-7/4
天氣:晴天為主,偶有降雨,氣溫30℃左右
道路:市區20%,郊區20%,環路60%
距離:600km
載重:一人為主
油耗:6.4L/100km

以上的指導價僅供參考,因為按照慣例,豪華品牌總少不了許多的選裝件:奔馳提供了大量選擇。而我們拿到的試駕車是頂配中的頂配,粗略算一下:
※ HUD 9000
※ 18英寸AMG風格輪轂+后多連桿獨立懸架 8300
※ 360度全景影像 6000
※ 后排側氣囊 3400
※ 前排加熱座椅+可加熱前風擋 3100(單獨選裝加熱座椅2600)
※ 64色氛圍燈+柏林之聲音響 7400(單獨選裝柏林之聲 5700,氛圍燈2400)
※ 無鑰匙進入+感應后備廂 4800
※ ACC+主動式車道保持+盲區輔助 13000
※ 無線充電 2000
所以我們這輛試駕車的指導價來到了31.63萬元。

別說什么不選裝,至少有一項,7400元的氛圍燈與柏林之聲套裝性價比很高。奔馳這一代的內飾設計之所以能夠給人帶來極佳的視覺享受,氛圍燈功不可沒。除了車門以及貫穿前面板的燈帶之外,內嵌于空調出風口的光源還會隨著調節溫度的動作而對應變成藍色或者橘紅色,令人印象深刻。

沒有氛圍燈的A級不是一輛完整的A級。即使不選套裝,單獨花2400元也要選,這是絕不會后悔的選項。

啥,你說你后悔了?那你為什么要買A級。

選了氛圍燈,不如把柏林之聲一起選了,我從未見過如此便宜的原廠柏林之聲,不要9萬8,也不要9千8,套裝價只需要5000就把高貴的“回旋鏢”帶回家。不過說實話,重要的是Burmester那富有藝術感的Logo,而不是它的音質。不算差,但也理所當然不會有9萬8的驚艷。

不過,為了可以自然而然地對乘客說“來聽聽柏林之聲的效果吧”,提高音樂音量遮掩底盤傳來的路噪,推薦還是選上,對于大多數人的耳朵而言,5000塊的原廠柏林之聲那也是柏林之聲。

倒是或許有許多人看重的多連桿后懸掛并不是必選項,8300元的價格還搭上四條18英寸AMG風格輪轂似乎挺超值。但A級,至少A180L或者A200L并不是那種適合你去細品駕駛樂趣的車型。

1.3T的M282發動機與雷諾日產合作研發,動力不錯,有爆發,但NVH表現略微糟心,尤其是提速時,傳遞到車內的抖動和噪聲實在不像是一輛售價接近30萬元的高檔車。而且存在可感知的渦輪遲滯,基礎排量還是小了一些,7擋雙離合變速箱約等于DSG水平。比起S Tronic還有一點距離。

這臺發動機的優點在于省油,配合ECO模式下的自動空擋滑行功能,讓我上下班通勤的油耗低至5L/100km,我承認這成績有賴于天時地利好路況,但要知道,這畢竟是在上海,早上7點和晚上6點往返浦東嘉定做出的成績。600公里的試駕(平均車速39km/h)最終平均百公里油耗也僅為6.3L。

既然發動機特性如此,那么省油的17寸窄胎自然更加適用。想要體驗運動,那不妨選擇進口的兩廂標軸A級或者搭載2.0T發動機的A220L 4Matic,或者再等等A35L,在這幾款上面,多連桿懸架可不需要選裝。

與那位買了藍車的同事(具體車型不點名,但熟悉的讀者應該都知道)一同外出拍攝,互換車輛體驗,嗯~,不論發動機、變速箱還是懸掛……。于是多了一個理由不選獨立懸架,畢竟駕駛并不是A級的主打賣點嘛。

A級的駕駛輔助系統選裝不貴,而且功能很全,盲點輔助,ACC、車道偏離等等都有,但實際使用效果喜憂參半,車道偏離的警告功能沒問題,會有輕微振動提示,但主動干預的觸發邏輯我始終沒搞清楚,故意偏離車道線,不觸發,而有一次正常下匝道,跨越引導線時車輛竟然直接給我來了一腳急剎,心驚膽戰。

HUD是A級另一個驚艷到我的點,雖然要9000元價格不菲,但功能強大,尺寸大,分辨率高。顯示區域清晰地分為三塊區域,都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自定義,左邊區域可以選擇顯示導航信息或實時油耗、中間區域是車速與ACC相關設定。右側區域是駕駛輔助,并且在切歌時,可以彈出顯示當前播放曲目信息。

而且,這塊HUD會隨著前方視野情況,自動調節亮度,比如夜間對上一輛奧迪的尾燈,HUD會自動調高亮度,提高存在感,而行駛上伸手不見五指的鄉間小路,它也能夠自動降低亮度,減少對眼睛的刺激。對比許多其他廠商大多需要自行手動調節亮度的HUD,奔馳擁有的是神仙產品經理。

類似的奔馳獨有的產品體驗包括但不限于:Hold邏輯,奔馳的自動駐車并非通常的停車自動啟用,而是深踩一腳剎車啟動,免除倒車時不敢踩油門只能手動關AutoHold的煩惱。同樣利于倒車騰挪的設計還有電子懷擋,伴著方向一同,切入D擋、R擋,那種連貫的順滑感,用了就回不去。

同樣的入門豪華車電動座椅,相對于寶馬,奧迪往往更厚道地提供四向腰托調節,而比起奧迪,奔馳更進一步,提供手動調節的腿托,前后6厘米的移動范圍對于我這種身材高大的駕駛員而言十分體貼。
而且A級的頭枕可以前后上下四向移動,考慮周全。





相比之下,A級上遠勝A3、1系,理應最震撼的雙聯屏體驗倒有些喜憂參半的感覺。先說好的。UI觀感出色,顯示細膩,邏輯清晰,主要功能與次要功能明確,而且在第一級菜單下,還會有常用功能的快捷鍵。下滑進入的主題菜單預置了多種主題設定,可以一鍵切換預設的儀表顯示內容,氛圍燈、駕駛模式等。

兩塊屏幕離得太近,不論怎么調節,方向盤都會遮住一部分屏幕,比如我的順手位置就讓我始終見不到空調溫度。

初見MBUX的新的操作方式,不就是一塊觸摸板嗎?放雷克薩斯上被吐槽了好久,奔馳用就是領先?人雷克薩斯還有振動反饋呢。但實際使用之后,倒是有所改觀。其核心的操作邏輯很簡單,上下左右及按下確定的五向導航,沒有斜向的操作,雖然自由度沒有電腦上的觸控板那么高,但也不用占據太多的視線或精力。

這樣的五向導航操作設定也讓方向盤擁有了完整的中控操作能力,不夸張的說,包括導航地址設定在內,所有的操作都可以通過方向盤完成。奔馳這套雙拇指操作系統并不適合盲操,畢竟沒有實體反饋。

但好處是將原本占據了整個方向盤操作界面的五向導航按鍵濃縮至一個按鍵的大小,相當于以前功能機時代,手機的導航鍵從實體按鍵變成搖桿,從而在有限的空間內布置了更多的功能。

這套新的方向盤除了用雙拇指操作分別掌管儀表屏幕和中控之外,還囊括了自適應巡航、娛樂系統控制、電話控制等全套功能,整合度極高,也可以減少駕駛中的分心。


觸控板雙指上滑,可以彈出媒體播放界面,再左右滑動即可切歌,還算方便?

另外,MBUX的語音功能也是所有國外品牌中做的最好的。寶馬不服?它家牛逼的自然語音功能要選裝啊。車載APP的互聯體驗也不錯。

但是,全車僅提供Type-C接口未免有些不太友好,需要另外購置Type-C to Type-C/lighting數據線




三廂A級就是這么一款車,它與A3這種所有項目都在平均稍偏上的水桶豪華緊湊級車不同,A級的長板很長,長到無人能及,它將各種你會接觸到的第一時間體驗到的功能都做的相當出彩,極端討好你的眼睛,激發購買欲,比如內飾,比如通過加長也改善了后排空間,可惜后排座椅不能放倒。其他方面也做到了基本沒有短板,駕駛感受,NVH雖說一般,但也說不上差。

我倒是覺得三廂A級的這種設定會比A3更為討喜,長板很長無人能及,而短板又不會顯得太過糟糕,畢竟選車更看重的是一輛車能夠提供的優點,其他方面不差就行,A級就是BBA的緊湊級車中最能夠體現豪華品牌格調的那款車型。

總結:
※ 成績:四星半(不考慮價格因素),三星半(考慮價格因素)
※ 優點:極為極為極為優秀的內飾設計,出色的燃油經濟性,豐富好用有吸引力的選裝件
※ 槽點:一般般的駕駛質感、粗糙的發動機NVH,油箱偏小,選裝件太多

對于A級,如果第一眼被它迷住了,那么不要猶豫,就它了。如果沒有,那就晚上再去看他一次,如果被迷住了,ok,買了。如果連這都沒能打動你,那么也不必再考慮了,是隔壁新3系不夠騷了?還是A4L打折不給力啊?
PS:我知道A級對標A3和1系。
※ 主要競品:奧迪A4L,奧迪A3、寶馬1系、大眾CC等
A級的正統競爭對手自然是另兩家的緊湊級轎車,但奔馳生生通過更大的尺寸,更豪華的內飾,以及隨之而來更高的價格將1系和A3壓在身下,以A200L的價格來看,不用加多少錢就能考慮A4L的入門版,對比這些車型,A級的優勢仍然明顯,但駕駛上的短板也很突出,就看A級的內飾能否打動你的心了。
一個小彩蛋:

本文作者為踢車幫 陸思灝